|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心斋随笔(七) 时间:2013-8-27 15:21:28 点击次数:4066 |
石 缶
古有“树倒猢狲散”之说,为什么呢?因为猴子是为桃子而来的,功利之徒!
万古流芳不在多,赏心悦目两三枝。
体貌有缺陷者,大都忌讳招摇过市。体貌健全者,亦莫须以之为荣。招摇过市,掩饰不了心灵而或技艺之缺陷。自从有了心理不健全且始作俑者的出现,人们便为之加冕了“掩耳盗铃”、“皇帝的新装”、“自相矛盾”、“黔驴技穷”等系列型号的经典“桂冠”。由于有人像“傻子”,然而也被加封为“大智若愚”了。
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以及真正通过行动而显露出来,相互之间都有着极其微妙的时间变化过程,最为关键的核心并不是时间的长短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时间之长短变化所显现出的演变。换而言之,如此变幻,究竟离开窍有多远?
老师,是学生对尊者赋予的称呼。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师生、师徒之间是以有道相处的关系,不称老师为不敬,显得没礼貌,即使被称之为老师也不一定要以之而自居。自居,就是对现状的自足,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虚荣的无形宣判。不自居就是变通,三人行,必有我师嘛!老母鸡的翅膀永远遮盖不住雏鸡的自然成长,将来真正的老师还不一定是谁呢!
古文是经过古人推敲出来的文章,有着比较完善的体系,非常严谨,字字句句内蕴外发,意味深远悠长。今人作文不讲究,不深入研究文字学,不考究辞海,滥用词汇,观点功利现实,内涵比较肤浅,对后人毫不负责,没有多大裨益,难道如此便是时代文化特性吗?值得思考。
以清净简明之妙方,可开九曲回肠之情怀。
平时很少看电视,客居外地偶然看过央视名嘴白岩松主持的节目,题目大概是“餐桌上的浪费”。报道的数字触目惊心,全国一年出自餐桌上的浪费竟能养活1.2亿人口。片中还报道了学校食堂、居民小区以及城市垃圾处理场等有关情况,真是令人痛心之至!平时没少聚餐,处于面子和派场,或不方便等因素,见过许许多多浪费。从前曾于企业工作过25年,对工厂了解多点,集体餐厅浪费还是较少些,都是劳动者,与辛勤汗水而养成的习惯有关。农民朋友最有切身体会,杜甫诗中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如今生活好了,温饱解决了,粮食不值钱了,蔬菜自己种的,浪费现象也多少存在,好在可以喂猪、喂鸡犬,浪费使家畜都挑食。郑板桥题画诗言道:“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既然温饱解决了,还要明理辨是非,然后做点正事才是。当引起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共同关注、觉醒和反思!
中国画之高在于境,而不在于景。境,就是意境之中的状态,是经过艺术提炼而就的,内涵较深,耐人品味。景,就是现实之中比较具体的表象状态,如果出现在画面之中,就是现实的重复翻版,不存在内涵深度,苍白无味。艺术是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依据其自然存在的状态规律、以审美法则为准绳所进行的一系列重组。
时间流动不止,无穷无尽到不可知。留在人们印象之中的形象,只是时间流动于某一瞬间的暂时现实。变动不居的自然万象若被人们巧妙地加以运用,那就是“善化”之功。
艺术家应以灵性之自由而放浪形骸,不以性情之自由而放荡不羁。
路过之处,不终是归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调转船头,饱载风月无边。
农民种地,是活命的最基本保障。硕果累累是他们期望的一部分,丰产不等于丰收,所有的艰辛铺垫着丰收的喜悦,展开对未来美好理想追求的实现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这种宏伟蓝图的设想,并不是处于丰收之后才产生的,而是人们历经世世代代关于切身体悟生命存亡所进行顽强抗争经验的总结和规划。因此,所有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行业群体和个体自我,都是来自于农民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实践。所有行业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对于生命存在的维护而形成的有机链条默默地发挥着互补作用。温饱解决了晒太阳,或者非常安逸地睡大觉,那只能是猪的生活。从自我做起,珍惜生命存在的分分秒秒,用行动无私地感恩生命的神圣,这就是活命的最好理由。
通常所言及的“彻悟”,是对于认知“道”的一种境界的形容或比喻,是有范围的,有局限的。人类通常的感知大多是对“道”的彻底错觉和误会。人类对于宏观及微观世界的感知能力很是渺小,大无其外,小无其内,若蚂蚁缘槐,大彻大悟非人所及。
王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句。诗中描绘的情景采用对比强烈的“大漠”的面积与“孤烟”的直线条、“长河”不规则的长线与“落日”圆的点,以明确的物象、含蓄的匠心,构成了耐人想象和回味的无形美景,如此美景假如以绘画形式表现,将会大加折扣地削减了欣赏者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诗的语言魅力所在。语言、文学、音乐、绘画之间,都具有其独自特性的艺术空间,相辅相成,别拘一格。
绘画之中,画面交待得面面俱到,其结果表现的就只能是一种情景。将含蓄利用恰当,将会产生耐人回味和想象余地的意境。
写生,能进一步增加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是创作之前的基本铺垫。如临阵派兵,对敌方了解不够,胜算将不可掌控。
灵山法会,大梵天王曾以金色优菠萝花(莲花)献给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并求其说法,佛祖一言不发,只是手拈优菠萝花遍视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祥,为大庭广众所不解,唯有大弟子摩柯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微笑。于是,佛祖将花交付给迦叶,并嘱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隋唐时期逐步形成了民族化宗派的禅宗。由唐至清,流传之统绪分为九宗: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圣寿、天台、华严、南山台。明代江西曹山、洞山以弘禅法中兴。曹洞禅一脉相乘,传法宗要旨在以“性空”为大义秒门。《无异元来广录》卷二中有“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境相似,意旨如何,只向他道。老僧见此一株花,切于肯綮(qǐ)”。八大山人法名“传綮”,法号“刃庵”,传綮就是传性空之意。无异元来(1575—1630)为八大之弟子,开法于博山慧能寺(今上饶),为江西洞宗巨哲。
曾记得庚寅深秋,随同道一行赴北京凤凰岭造访一位居士,茶中言及八大山人云云,居士阐述个解,意在八大于书画界威望且高,而于佛学界贡献甚少。时因身为其客,讳于争辩,只是箴言。今翻阅八大山人全集,其中一幅册页很是耐人寻味。水墨西瓜两个,相互映衬,诗中题道:“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吸尽西江来,他能对汝道。”尤为独具心裁,禅意绵绵。洪州禅既是江西禅典型代表,也是南禅发展史上里程碑,马祖曾有“一口吸尽西江水”、“马驹踏杀天下人”的恢弘气度,是洪州禅的突出显现。作为孤峰顶上啸月吟风的八大山人,将禅宗思想浸润于绘画之中,所渗透出的禅机无法用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述,应对了绘画的特性“文之极也”。“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意在什么都没有,根本不存在分别。没有第二的出现,就不可能存在第二的位置和称呼。自此借用西瓜代表万事万物来传达禅意,由“一口吸尽西江水”的能量所生成的结果,其中的复杂过程和感悟,只有西瓜自身才能明了,庄子亦有“子非鱼”之妙言,我们不是西瓜,怎么能明了西瓜的能量和甘苦呢?只能让西瓜自己告诉你吧!如此八大,何而不高?
当感觉自己较为聪明之时,很可能就是自己最为可笑无知之始。
又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孩提时代,天真烂漫,盼过节,吃好的,穿新的,就连气氛也喜庆。年轻时代,有“青年节”,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的未知。现如今,眼睛昏花,记忆力减退,很自然地忽略和放下许多事情。每个时代都有利弊,所有遗憾的希望,都寄存在对明天所期待的口袋里!
玻璃与陶瓷茶具其功用都是一样的,玻璃器皿给人感觉有点张扬,五腹六脏一目了然,陶瓷的就显得比较含蓄一些。为人涉事亦是如此,说出的话是话,没说出的话也是话。究竟是以说为好,或是以不说为妙,“扁担”自在心中。
绘画作品,是画家倾吐心绪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作品思想由内及外散发的表达能力,表露着作者所掌握的语言技巧程度,作品的思想深度是其胸襟容量。
观苍穹无极而入之天心,赏斜阳依依且共其钓舟;拂轻风之习习,闻溪流之潺潺;无心独随于鸟往,意共草木之枯荣,任花开花落,云卷而自如。
|
|
|
|
|
|